欢迎来到山西焦煤官网    
  •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▼ 企业邮箱▼
不染与毁灭 ——读《西伯利亚绯闻》有感
发布时间: 2025-08-26 20:00:10     作者:月亮河      来源:山西焦煤网      点击次数:

 《西伯利亚绯闻》是关于女性疼痛的一部长篇小说,小说作者是赵树理文学奖获得者、汾西矿业退休职工王旭东。小说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矿区,那时还没有网络,更没有手机,信息闭塞,人们获取消息的途径便是“道听途说”。三教九流,形形色色,心怀叵测的人总能带来巨大的舆论效应,这些毫不亚于今天的网暴。常言说“软刀子杀人”,当流言蜚语满天飞起,情急之下,多少人会干出匪夷所思不计后果之举。

生存与挣扎、猥琐与文明、爱情与苟且、纯洁与肮脏、执念与束缚、朴素与善良,构成了这部小说的整体脉络,人性的幽微之处更是让人触目惊心,那些可贵的善良,激荡人心的美好在乌合之众中犹如金子一样稀缺又珍贵。尽管你拼力不染,还是被浊流裹挟,最终走向了毁灭。

女主人公邬兰芳龄十八。从偏僻农村的村姑成为一名吃商品粮的煤矿工人,在很多人眼里,不足挂齿,但对于邬兰,却是实现了鲤鱼跳龙门的壮举。她满怀憧憬和欢喜奔赴工作岗位,虽然要去的矿区比家乡农村还偏僻,捡矸石的工作又脏又累又没前景,但她欣然接受,积极向上。

她没有出众的容貌,连身高都只有1米57,谁都认为她是一个没长开的初中生。她单纯得俨然是一张白纸,而又偏偏认死理,这让她一出场就“四面楚歌”,让自己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。同行的车上,故事的主要人物粉墨登场,张苹、原霞、徐有芳、刘福财,这一个个人物都不是省油的灯。

女人们想通过婚姻实现逆天改命,哪怕只是换个工作,也会像一根救命稻草紧抓不放。男人们总想接近并俘获女人,女人总想让男人给自己一份承诺。男人连他们自己都无暇顾及,又何以拯救女人于水火之中?捡矸石是高强度的体力劳动,时刻弯腰,不得停歇。站在煤炭运输带旁,你就是上满了发条的陀螺,一天下来,满面乌黑,全身疲惫。谁都叫苦连天,唯有邬兰咬紧牙关,最是积极。由于积极,她被选为班长,获得先进、劳模等荣誉,这让她更加孤立无援。她没有迎接雷霆暴雨的智慧,她只会逆来顺受。她承包了打扫宿舍,甚至习惯了被人呼来喝去,她成了一个老好人,张苹、原霞轮番请假,她只好自己顶替,多次放弃了回家过年过节的机会。

性格决定命运,这样被人随便左右,又不予回击的懦弱性格为邬兰悲剧的人生埋下了伏笔。而她偏偏认准了母亲的生命哲理:“女子的名声比啥都重要。”这种狭隘的女性意识,让她做出了激情杀人的愚蠢之举。这个人物显然是矛盾体,在时代的冲击下,她就像一棵风雨中飘摇的小草,虽很顽强,但却没有避开锋芒的机智与果敢。

在极度的自卑中,她终于走向毁灭,既是流言蜚语导致的罪恶之举,又是对爱情破灭做出的报复。她执念一生,偏执的性格,扭曲的心理,简单的对错是非观,终究让她举起了屠刀,那一刻,她变成了魔鬼。一死两伤。这是看似柔弱的邬兰造成的人间惨剧。

主人公邬兰命运多舛,她执拗地保持一抹纯洁,但被巨大的浊流一路裹挟,不染的代价是极其惨痛的。她是令人悲悯的少女,她的人生,是矿区人的一面镜子,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。

《西伯利亚绯闻》的故事距离我们不过二三十年的光景。王旭东深谙煤矿生活,他笔下那些小人物一如《金瓶梅》里的市井小众。他们或猥琐,或刁蛮,或泼皮无赖,或厚颜无耻,或落井下石,人性在这里,丑陋得不堪入目。仅存的一点天良,是小说家的一点悲悯,人性的复杂深不可测,人性的底色终究还保持一抹闪亮。小说将赤裸裸的人性展露无遗,在批判现实主义作品中,独树一帜。

(作者系晋中市作协会员)


责任编辑:崔丽娟

版权声明   |   隐私与安全   |   常见问题解答   |   咨询 地址:中国·山西·太原新晋祠路一段1号 ICP备案序号:晋ICP备05008009号-3

大阳城(中国区)集团有限公司官网 版权所有   晋公网安备 1401090200008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