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西山煤电东曲矿的矸石山时,漫山的植被泛起露珠的光泽;井下巷道里,经过深度净化的超滤水正滋养着生产的脉络;矿区道路旁,月季与绿篱相映成趣,勾勒出一幅“矿在林中、人在景中”的画卷。这座在时光里镌刻下34道年轮的矿井,正用矸石山的蝶变、水循环的智慧、矿区的诗意,生动诠释着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深刻内涵。
矸石山:从灰黑记忆到绿色生态样本
长峪沟断梁沟的山坳里,曾是矸石堆积的“黑疙瘩”,如今已蜕变为分层治理的生态典范。东曲矿用“绣花功夫”破解治理难题:生态环境治理区采用井字田隔离法,每推进30至50米便铺就1米厚的黄土隔离带,如同为矸石盖上“绿被子”;边坡迎风面先以3—5米的土拌矸筑牢根基,再覆上1米厚黄土,从源头掐灭自燃隐患。2025年盛夏,2号排矸场B区新安装的喷灌系统,正精心滋养着新栽的苗木,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绿化养护,为矸石山再添一块绿色版图。
苗圃里松柏挺拔如黛,果园中苹果压弯枝头,鱼塘的波光与矸石山上的光伏板交相辉映。从削坡整形到土壤改良,从灭火防复燃到乔灌草相结合,职工们日复一日地坚守,让昔日的“生态疮疤”变成了集生态修复、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绿色宝库,成为矿山生态修复的亮眼名片。
水循环:从达标排放到“零排放”的智慧闭环
污水处理厂里,汩汩矿井水经格栅过滤、混凝沉淀、超滤膜净化,摇身一变成为清冽的再生水,系统每天“吞吐”6000吨矿井水,COD、氨氮、总磷浓度分别控制在20mg/L、1.0mg/L、0.2mg/L以下,优于山西省污水排放标准。2024年11月投用的超滤水返井工程更是将未被利用的中水深度净化后,通过专用管路回输至井下,成为综采工作面的降尘和设备冷却用水,实现了井下产水—井上净化—井下复用的完美闭环,基本实现了中水“零排放”。
如今的东曲矿,矿井水回用率达100%:中水滋养矸石山植被,超滤水守护井下安全,富余清水则成为古交电厂、选煤厂工业生产用水。在线监测系统24小时值守,pH值、数据实时上传省市平台,让每一滴水的旅程透明可溯。2025年,污水处理厂扩容提标改造工程正加速推进,未来更高效的污水处理工艺必将让循环经济的文章越做越精彩。
矿区里:从乌金矿山到诗意栖居的家园
走进东曲矿,月季吐艳、冬青叠翠,与远处矸石山的绿意连成一片。近年来,矿区补栽了180㎡月季、904㎡绿篱、200㎡草坪,200余棵大树挺拔屹立,1000余棵树木穿上“白大褂”安然越冬,“春有花、夏有荫、秋有果、冬有青”的诗意景观已然成形。
环境的蜕变不止于绿化。两座煤场披上气膜外衣,9800㎡的封闭空间里除尘设施时刻高效运转;封闭式车辆冲洗平台确保运输车辆干干净净进矿区,清清爽爽出大门;职工浴室的热泵系统回收洗浴废水余热;瓦斯发电厂将废气转化为绿色电能。在这里,绿色早已融入生产、生活中。
这座老矿井用34年的坚守,有力证明了矿山与生态可以和谐共生,发展与环保能够同频共振。在绿色发展的新征程上,东曲矿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,书写着属于新时代矿山的生态答卷,为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着智慧和力量。